來源:啤酒世界網
日本將于8月24日正式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
【資料圖】
▲2023年8月22日,在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總部大樓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東京電力核污染水管理負責人松本純一發表講話,福島第一核電站由該公司運營。
自福島核事故發生以來,累計收集核污染水已達到130多萬噸。當地時間8月22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稱,已啟動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準備作業,開始將儲存罐中儲存的、準備最開始排放的“處理水”轉移到排放管道。
東京電力公司在記者會上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將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從22日起會先將部分核污染水稀釋之后儲存在上流水槽,確認其中的氚濃度之后,實施第二階段排放計劃,也就是從8月24日起連續排放。
2023年8月22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布,將從24日開始向海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東京電力公司已公布了向海洋排放的詳細步驟。按計劃,排放前在處理過的水中加入大量海水,如果確認濃度降低到預想的水平,將在17天內排放第一批共7800噸核污染水。2023年度預計排放約3.12萬噸,氚總量為5兆貝克勒爾,約為東電年計劃排放量上限(22兆貝克勒爾)的兩成。
危害巨大
數據顯示,目前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核污染水,已經積存到了130萬噸,而且還在以每天100噸的速度增加。預計未來,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至少要持續30年。
中國海洋法學會會長、國際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國表示,世界上很多科學家都有一個共識,就是核污染水里含高達64種核放射性元素,并且七成以上都是超標的,而且是多核素設備難以完全處理掉的。這些放射性元素進入海洋環境生態以后,氚可能還不是最危險的,對人類、對海洋生物影響危害最大的是碳-14和碘-129,碳-14的半衰期約5370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長,約1570萬年。碳-14會在海洋生物,也就是魚類的體內聚集,碳-14聚集的豐度或濃度可能是氚的50倍。
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指出,福島沿岸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洋流,從排放之日起57天內,放射性物質將擴散到太平洋大半區域,3年后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國和加拿大將遭到核污染影響,10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影響到全球魚類遷徙、遠洋漁業、人類健康、生態安全等方方面面,對人類社會和海洋生態環境健康的潛在威脅難以估量。
聯合國有毒物質和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馬科斯·奧雷利亞納曾表示,日本說核污染水將會進行處理,輻射物將會被控制在可接受的國際標準之內,但是處理的過程,也就是“高級液體處理系統”存在技術限制,所以無法保證一切能夠成功。
中國海關總署:禁止進口
中國海關總署之前明確表示,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輸華,中國海關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等十個縣(都)食品,對來自日本其他地區的食品特別是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嚴格審核隨附證明文件,強化監管,嚴格實施100%查驗,持續加強對放射性物質的檢測監測力度,嚴防存在風險的產品輸入。海關還說,將視事態發展及時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消費者餐桌上的安全。
8月24日起,香港、澳門禁止進口日本10地水產品
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22日在香港對媒體表示,香港將于24日起禁止進口日本東京、福島、千葉等10個都縣的水產品。
謝展寰說,行政長官早前已經發表聲明,強烈反對日本公布的福島核污染水排放計劃。為保障香港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基于預先防范原則,特區政府決定從8月24日開始,禁止進口日本東京、福島、千葉等10個都縣的水產品,包括所有的活生、冷凍、冷藏、干制成或以其他方式保存的水產品、海鹽以及未加工或經加工的海藻。相關的食物安全命令會在8月23日刊憲。特區政府食物環境衛生署下屬的食物安全中心亦會做好進口食品把關工作,加強對日本進口食品的檢測,保障日本進口食品安全。
澳門特區政府22日宣布從2023年8月24日起禁止進口源自福島縣、千葉縣、櫪木縣、茨城縣、群馬縣、宮城縣、新潟縣、長野縣、埼玉縣及東京都共10個都縣區的鮮活食品、動物源性食品、海鹽及海藻,包括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水產及水產制品、肉類及其制品、禽蛋等。
澳門市政署亦會加強巡查市面零售店,主要針對由日本其他地方進口無需檢驗檢疫的副食品,如大米、紫菜、茶葉、零食等預包裝食品,以手提輻射儀進行檢測,并抽取食品樣本進行放射性核素檢測。為提升資訊透明度、加強科普教育,市政署從明日起將開通核檢食安專題網頁,除每天公布輻射檢測數據外,還會通過圖文包、帖文、短片等向社會進行科普宣傳。
安全才是第一位
其實答案很簡單,這次的核廢水排海事件,對日本啤酒的生產目前尚不清楚會有多大的影響。
但是,這在其它多方面的影響卻特別大,與其擔心和糾結日本啤酒以后還能不能喝,倒不如團結一致,積極反對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海。
至于日本啤酒還能不能喝,老啤條覺得安全才是第一位。反正老啤條不會涉險
對了,居然還有日本官員稱核廢水的輻射量,是世衛組織飲用水的七分之一,喝了也沒問題,但在被要求喝一下試試之后,又稱喝了也不能證明安全性。這難道不是秒慫,秒打臉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