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高洪波視作2016年中國足球,特別是國足的代表,相信這個判斷不會超出大部分足球人或球迷的邏輯范疇。今年1月10日,周日,北京的天空湛藍湛藍的,那天上午,電話另一端的高洪波傳出的聲音和天氣一樣爽朗,那天不過是法國人佩蘭離開國足帥位后的第3天,中國足協公開新一任國主帥競聘通知的第2天,但高洪波那句“我是中國人,率領中國隊是我的至高榮耀、追求、責任”讓人對于他二度接手國足的把握確信無疑,所以當中國足協把他正式上任的日子定在了2月3日,立春前一天時,給人的感覺就是,良辰吉日到了!
高洪波與國足的“虐戀”
“不忘初心、下半時開啟” ,這是中國足協對高洪波二度接手國足的寄語,字里行間里無不透出雙方濃情。由于2011年8月10日合肥雨夜國足取勝牙買加隊后高洪波“上半時”執教結束后充滿悲情意味的“讓賢”,人們都相信,因為有“愛”,高洪波有朝一日一定還能重返國足。4年多等待不算漫長,卻足以考量真愛品質,高洪波經受住了考驗。農歷正月初四在廈門開啟“國足新年一期”集訓時,他的眼袋比幾年前更重,但他那股意氣風發的勁兒絲毫不減。
任何一段美妙的情感都不可能是獨角戲,高洪波如初戀般待國足,但對中國足協而言,重新啟用他卻有許多不確定性,特別是當時中國隊在40強賽的境遇非常糟糕。當然這實際也給高洪波帶隊卸下了不小的包袱,就像后來里皮帶隊一樣,只要給球隊帶來精神面貌的變化,那么沒有出線也是可以理解的。后來國足在西安兩球完勝卡塔爾隊逆勢晉級,彼時的國足在高洪波麾下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和佩蘭對球隊完全失控的局面截然不同,到3月29日國足躋身12強賽為止,高洪波保持著在球迷心中的“功臣”地位。
高洪波二度執教國足的命運恰恰是在他率隊突圍40強賽后發生了轉折。說到此,包括中國足協和足球圈里的一些專業人士坦陳,如果那個時候高洪波選擇急流勇退,那么他的名字或將牢牢印在中國足球功勞簿上,但這種所謂常人邏輯和高洪波與生俱來的要強個性格格不入。既然闖過一關,為什么不更上一層樓?如此心態,交織著首度下課后的不甘,高洪波開始朝著更為遠大的目標邁進。
然而在金元橫行國內職業足壇的今天,中國隊的主帥想要取得成功,不僅需要自身功底扎實,也不能寄希望打出幾張情感牌就將身價近億的徒兒們的心籠絡到一起。隨著這個賽季中超、亞冠、足協杯各條戰線的拉開,國家隊與俱樂部隊之間的利益平衡問題現實地擺出來,高洪波對俱樂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尋求支持的做法,為國足贏得了幾期超常規集訓,但已被現代職業足球理念浸染的國腳們對于近乎封閉的備戰氛圍格外排斥。在塔什干中烏比賽期間,記者們都看到了姜志鵬因為球衣沒備好,替補上場手忙腳亂的樣子,很顯然,在高洪波賽后“請辭”前,球隊已經出了狀況。而那個時候,圍繞著他用兵,包括棄用老將鄭智的質疑在輿論圈也掀起波瀾,高洪波和媒體都發現,此時中國足球的生態環境和他首度帶隊時相比,并沒有發生本質變化,當他發覺足協、球迷和媒體并不會切實做到“勝也愛你、敗也愛你”時,高洪波恐怕只剩下失望與苦悶。
對執教國足如此珍視的高洪波卻在12強賽只進行4輪過后言退,這不符合他個人的工作風格,當然也足見他的言不由衷與無奈。從10月11日深夜隨隊返回國內后,高洪波就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關于國足,高洪波留給外界最后的印象是他在中烏賽后“領會足協領導意思而離開”的表述,這段表述激怒了中國足協領導層,這段表述其實也是高洪波的性格使然。二度下課后,高洪波依然不甘,只是做出那樣一次決絕的舉動后,他還有機會進入執教國足的“加時賽” 嗎?關于高洪波與國足之間的“愛情”或許不過是一段只有開頭,沒有結果的“虐戀”。
他接過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問國足俄羅斯世預賽的沖擊前景?許多人都會不約而同地回答“沒戲”!時至今天,仍有媒體和球迷說不清楚,高洪波到底是不是被足協高層勸退的,但千呼萬喚而來的世界冠軍教頭里皮在他執教國足的首場正式比賽中,并沒有帶來大家期待的,或者說國足在12強賽上轉危為安所急需的一場勝利。中國足球沒有天兵天將相助,也別指望金牌教頭仙人指路。里皮高深的執教技藝只能更深刻、更無情地映襯出中國足球基礎的薄弱。
在高洪波下課的問題上,很難說孰是孰非。高洪波提交國足主帥競聘申請的時候,恰逢前任佩蘭失去了對球隊的控制,那時的中國隊還沒有“死”在40強賽征程上,用一位知情人的話就是,如果那時再不換帥,或許輿論就會把國足頹態的責任歸咎在足協一方,而因為那個時候恰逢歐洲賽季的中段,洋帥候選名單里不乏如雷貫耳的名字,但聰明或者說現實的國際名帥誰會接下一個“奄奄一息的病兒”,而這一切所謂的顧慮都抵不住高洪波對執教國足的熱望,中國足協最終選擇他不僅僅是還高洪波一個人情,其實也是當時安撫國足、“順應民意”的相對理性的選擇。
當國足在40強賽幾近出局的時候,有業內人士直呼,“國足本也不具備晉級世界杯決賽圈的實力”,然而這樣一段公認的客觀評斷卻因為高洪波率領國足在40強賽最后兩輪連勝繼而奇跡突圍而被沖破。如果說,高洪波沒有急流勇退源于自身的執教抱負,那么在國內職業聯賽一派虛假繁榮景象的迷幻之下,似乎整個國內足壇都對國足進軍俄羅斯產生了幻想,心氣膨脹的恐怕也包括中國足協。只是12強賽上半程國足5戰2平3負的戰績讓大家明白,包機、豐厚的獎勵以及立體化的保障都不能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競爭實力,不能幫助國足實實在在取得出線所需要的積分。
高洪波10月11日中、烏賽后有關“被足協領導勸退”的表述讓人感受到哀怨成分,有的人同情他,也有的人指責他推卸責任。看看國足至今還倚仗11年前閃耀荷蘭世青賽的馮瀟霆、蒿俊閔,再看看郜林、于大寶、武磊們在“金元飛舞、外援當家”的職業聯賽環境里迷失射門方向的樣子,你會發現無論高洪波下課或不下課,都不可能在12強賽這個層面上拔高國足競爭力。高洪波的下課,其實和之前佩蘭及其他前任下課一樣,不過是給國足混亂的局面“背鍋”而已,始亂終棄已經成為國家男足甚至各級國字號足球隊主教練們“通行的軌跡”。
頗值得玩味的是,高洪波兩次下課后的繼任者都是“世界名帥”。當媒體無情批駁“卡馬喬天價合同恥辱”的時候,細心的人們發現,其實里皮為時兩年半的國足執教合同里,同樣沒有“必須率隊晉級世界杯決賽圈”這個硬指標,里皮在公開場合甚至表態,如果國足12強賽不出線,要為下屆亞洲杯準備,對此表述的理解可以是“中國足協拒絕急功近利”,可如若沒有出線壓力,佩蘭、高洪波是不是也可以未雨綢繆,踏實布局“人才培養”呢?
這個時候,其實沒必要質疑中國足協啟用里皮的性價比,但中國足協恐怕也不該把國足敗因的主責推給主教練。在以2000年齡段球員為主的國少隊去年無緣亞少賽決賽階段后,李明率領的1997年齡段國青隊也折戟巴林亞青賽,國青、國少雙雙連續6度無緣世錦賽。如果中國足協和職業俱樂部投資人們還沒有從“買買買”的土豪思想中解放出來,不把精力和財力轉移到貧瘠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工作上來,那么更大的危機并不止于選帥不力。
坊間曾流傳出這么一個段子形容足協聘用里皮,“土豪給家里的智障兒子請了個哈佛大學的家教”,話不好聽,卻切中中國足球要害。如果在“國足奇跡出線”與“中國足球理順發展思路殷實基礎”中作單選的話,我寧愿選擇后者。 文/本報記者 肖赧
聲音
“比賽結束了,我現在就提出離開”
和高洪波相識的十余年時間里,我感覺他從來不是個“話密”的人。但他說出的話從來都經過深思熟慮,也富于邏輯,能夠讓人感受到他為人處事的謹慎,當然,他對足球事業的真愛也毋庸置疑。
“我是一個中國人,一個中國足球教練,率領國家隊是個人至高榮耀與追求,是責任,我會全力以赴競爭這個崗位……”
——將競聘國足帥位的報告發送到中國足協技術部后第2天,高洪波在電話里表達了對再度接手國足的熱望。能夠感到,在他內心深處,國足帥位的價值遠高于數以百萬的年薪,近乎顫抖的聲音說明他為了這一天已經臥薪嘗膽許久,他有備而來,所以對于競聘成功充滿自信。
“帶好一支球隊,首先要了解這支球隊的各種情況,尤其是球員的身體和精神情況及他們所想,讓他們能夠盡快理解掌握我們集訓的目的、技戰術的要求,而通過這樣的溝通,我也能了解到他們在俱樂部集訓的狀態,位置特點,這樣一來,我們訓練的效率就會得到大幅提升,要知道國家隊的訓練比起俱樂部集訓時間有限得多,所以在這么有限的時間里,要解決什么樣的訓練問題,這就需要教練員與運動員之間建立信任,有了默契,就有了團結隊伍的保障,關于備戰的一切難題自然迎刃而解。”
——高洪波是在今年2月中旬,其二度接手球隊首期集訓中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的,很顯然,在技術改造球隊之前,他格外注重與球員心靈的交流,完善將帥間彼此的信任。在高洪波看來,只有對隊員“亦師亦友”,才更能保證帶隊方面的執行力。只不過從后來帶隊的情況看,高洪波的一些親情舉措并不足以打動那些腰纏萬貫的徒弟。
“昨天晚上和中國足協領導有過很深入交流,協會領導也認為目前中國男足存在的問題,應該由主教練來承擔,我明白這個意思。所以比賽結束了,我現在就提出離開。”
——10月11日,國足客戰烏茲別克斯坦隊比賽結束后,高洪波以這樣的語調向媒體公開了自己的“退意”,但媒體從這段表述中品出了高洪波的“不甘心、不情愿甚至不服氣”。就在全隊返回國內的第2天,中國足協在京召開了新聞發布會,足協主席蔡振華親自辟謠,沒有“逼退”高洪波。從高洪波的舉動不難看出,他對自己當時工作環境的失望,他的那番表述也被業內人士理解成為“反擊”或者“絕望中的掙扎”。文/本報記者 肖赧